免疫學的基本反應是抗原-抗體反應。由于抗原抗體反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所以當抗原抗體發(fā)生反應時,只要知道其中的一個因素,就可以查出另一個因素。免疫熒光技術就是將不影響抗原抗體活性的熒光色素標記在抗體(或抗原)上,與其相應的抗原(或抗體)結合后,在熒光顯微鏡下呈現(xiàn)一種特異性熒光反應。在此基礎上又分為兩種方法:直接法和間接法。直接法:將標記的特異性熒光抗體直接加到抗原上,經過一定時間反應,即可結合并顯色。間接法:先用抗原的抗體(一抗)與抗原反應結合,再用熒光標記的二抗(一抗的抗體)與抗原反應,形成抗體-抗原-抗體復合物。免疫熒光技術是一種利用熒光物質標記抗體來定位抗原的技術。SIRT7免疫熒光
免疫熒光的原理和類型:免疫熒光利用熒光分子或熒光團在一定波長(分子的吸收光譜)下吸收光子的特性,經過短暫的間隔(發(fā)射光譜)后以較高的波長發(fā)射光子,并伴隨能量損失。發(fā)射的熒光可通過顯微鏡觀察到。熒光團可以通過可見光或紫外光激發(fā)。具有高光穩(wěn)定性和熒光量子產率的熒光染料可在市場上購買,其激發(fā)較大值跨越從400到>700nm的波長范圍。它們不會損傷活細胞,可安全用于生物制劑。在進行免疫熒光檢測時,首先對細胞或組織進行固定和透化處理。進行免疫染色時,熒光團與目標抗原的抗體結合,然后使用成像顯微鏡觀察熒光信號。根據(jù)使用的抗體和所需的信號擴增,免疫熒光可分為直接和間接兩種類型。SIRT7免疫熒光免疫熒光技術利用熒光染料標記的抗體與目標分子結合,從而實現(xiàn)可視化檢測。
熒光色素:四甲基異硫氰酸羅丹明(tetramethylrhodamineisothiocyanate,TRITC)結構式如下:較大吸引光波長為550nm,較大發(fā)射光波長為620nm,呈橙紅色熒光。與FITC的翠綠色熒光對比鮮明,可配合用于雙重標記或對比染色。其異硫氰基可與蛋白質結合,但熒光效率較低。免疫熒光技術又稱熒光抗體技術,是標記免疫技術中發(fā)展較早的一種。它是在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項技術。很早以來就有一些學者試圖將抗體分子與一些示蹤物質結合,利用抗原抗體反應進行組織或細胞內抗原物質的定位。
免疫熒光應用范圍:其應用范圍極其普遍,可以測定內分泌、蛋白質、細胞因子、細胞表面抗原、多肽、核酸、受體、神經遞質、肉瘤標志物、血藥濃度等各種生物活性物質。根據(jù)診斷類別,又可分為傳染性疾病、內分泌、藥物檢測、免疫學、血型鑒定等。免疫熒光實驗步驟:洗滌:PBS洗滌5min*3次。封閉:使用封閉液對樣本進行封閉,一般1h。加一抗:使用合適濃度的一抗與樣本4℃過夜。洗滌:PBS或PBST洗滌5min*3次。加二抗:使用間接法時需要加二抗處理,根據(jù)說明書使用合適的濃度,避光處理1h(后面步驟均需避光)。洗滌:PBS或PBST洗滌5min*3次。封片:滴一滴防淬滅劑,封片。可立即觀察后暫存4℃盡快觀察。使用已知熒光抗原標記物質來檢查相應抗體的方法被稱為熒光抗原技術。
免疫熒光Coons等于1941年初次采用熒光素進行標記而獲得成功。這種以熒光物質標記抗體而進行抗原定位的技術稱為熒光抗體技術。用熒光抗體示蹤或檢查相應抗原的方法稱熒光抗體法;用已知的熒光抗原標記物示蹤或檢查相應抗體的方法稱熒光抗原法。這兩種方法總稱免疫熒光技術,因為熒光色素不但能與抗體球蛋白結合,用于檢測或定位各種抗原,也可以與其他蛋白質結合,用于檢測或定位抗體,但是在實際工作中熒光抗原技術很少應用,所以人們習慣稱為熒光抗體技術,或稱為免疫熒光技術。以熒光抗體方法較常用。用免疫熒光技術顯示和檢查細胞或組織內抗原或半抗原物質等方法稱為免疫熒光細胞(或組織)化學技術。免疫熒光技術可以用于研究動物模型和藥物篩選。CD42b免疫熒光
免疫熒光技術可以通過熒光顯微鏡觀察樣品中的熒光信號,從而確定目標分子的存在和位置。SIRT7免疫熒光
免疫熒光的制作:樣品準備(貼壁細胞、懸浮細胞以及組織等):對于貼壁細胞:先將潔凈的蓋玻片在70%乙醇中進行浸泡處理,然后用干凈無菌的鑷子放置到培養(yǎng)皿中,用無菌PBS洗去殘留的乙醇。待細胞接近長成單層后取出蓋玻片,操作小心,防止細胞脫片。對于懸浮細胞:有2種方法,①先在懸浮液中進行固定步驟,然后把細胞滴加在載玻片上,干燥后細胞會緊貼在載玻片上。②先在懸浮液中進行固定和染色步驟,離心洗脫,然后用移液管移至盒式玻片進行后續(xù)染色步驟。對于冷凍切片:切片放置在載玻片上后,可以直接進行固定等后續(xù)操作。對于石蠟切片:免疫熒光中石蠟切片較少,要先進行脫蠟和抗原修復處理。SIRT7免疫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