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肢接受腔:連接殘肢與假肢的關鍵部件
假肢接受腔:連接殘肢與假肢的關鍵部件
假肢接受腔是假肢系統(tǒng)中至關重要且不可或缺的部件,它作為殘肢與假肢之間的銜接界面,不僅承擔著支撐、穩(wěn)定和舒適的重要功能,還直接影響到假肢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舒適度。本文將詳細介紹假肢接受腔的定義、功能、材料、類型以及穿戴方法。
定義與功能
假肢接受腔是指與殘肢直接接觸的部分,其設計旨在提供支撐、穩(wěn)定和舒適感,甚至美觀效果。作為殘肢與假肢的銜接部件,接受腔具有承擔體重和懸吊假肢的功能,能夠將相關的力有效地傳遞到假肢的遠端部位。它是人體機械系統(tǒng)的界面部件,通過合理的設計和適配,使殘肢和假肢之間的接觸盡可能適合,從而實現(xiàn)更好的假肢使用效果。
具體來說,假肢接受腔的主要功能包括:
容納并包裹殘肢:作為人體與假肢系統(tǒng)之間的接觸界面,接受腔緊密包裹殘肢,確保連接穩(wěn)固。
實現(xiàn)力傳遞:通過接受腔,人體殘肢和假肢的支撐部件之間的力得以有效傳遞,使殘肢能夠依靠假肢行使運動功能。
防止滑動和脫落:利用不同形狀的接受腔口型結構,連接假肢和殘肢,確保它們不會滑動甚至脫落。
合理承重:通過調整接受腔內部形狀,在符合人體生物力學特性的前提下,使殘肢表面的壓力耐受部位承擔主要受力,起到合理承重的作用。
材料與類型
假肢接受腔通常由多種材料制成,以確保與殘肢皮膚的兼容性和舒適性。常見的材料包括ABS樹脂、聚乙烯(板材)、碳纖維、ISNY接受腔(硬框式軟接受腔)以及柔性全接觸接受腔(硅膠接受內腔)等。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適用于不同的截肢情況和患者需求。
從安裝方式上,假肢接受腔可分為吸著式接受腔、全接觸接受腔、坐骨包容式接受腔(IRC接受腔)和雙層接受腔等。
其中,坐骨包容式接受腔因其獨特的承重方式和舒適度,被認為是目前較為先進的接受腔類型。
穿戴方法
假肢接受腔的穿戴方法需要細致和耐心,以確保殘肢與接受腔之間的適配和舒適度。
以下是大腿假肢的正確穿戴步驟:
準備工作:坐在椅子上(如使用輪椅,需拉上手剎制動),在殘肢表面涂抹爽身粉并均勻抹平。
包裹殘肢:用光滑輕薄的絲綢布將殘肢包住,確保布或襪套平整無皺褶,其上緣應包住大腿根部,后面應包上坐骨結節(jié)。
安裝接受腔:摘掉接受腔上的負壓閥門,將包布或易拉寶的遠端放入接受腔,并從閥門孔穿出。
插入殘肢:將殘肢插入接受腔內,慢慢站起來,將假肢伸直,一只手壓住假肢以防關節(jié)打彎,另一只手往外、往下拉出包布。
調整與固定:拉出包布后,調節(jié)殘肢皮膚在接受腔上緣周圍的緊張度,然后裝上負壓閥門。
結論
假肢接受腔作為假肢系統(tǒng)中的關鍵部件,其設計、材料和穿戴方法均對假肢的使用效果和患者的舒適度產生重要影響。理想的假肢接受腔應能夠緊密貼合殘肢,實現(xiàn)力的有效傳遞,同時提供足夠的支撐和舒適度。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假肢接受腔的設計和制作將更加精細和個性化,以滿足不同患者的需求。